不可或缺的理念常識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3-28 19:30:07 瀏覽:416次 收藏:11次 評論:4條
投資,真的不需要上什么商學院課程,考什么證券從業(yè)執(zhí)照啥的。最好的教科書早就寫好了到處都買得到,最棒的商業(yè)案例早已成為公開資料。最需要鍛煉的是相信常識,保持理智和獨立思考,學會從事物運行的邏輯角度思考問題。有了這個,就能在市場里做出對的反應。
在對事物的認知上,智商并不重要(當然得要正常)。認知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思維方式和立場。比如評價一件事物,在多大的范圍內來評價?比較的基準是什么?由誰的立場來論述?都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因素。100%的黑和白的事情是極少的,所以要“正確”真的很簡單,要“客觀”則變得很難很難。
局面決定選擇。很多問題沒有基本前提之前,都是偽命題。比如,學會享受生活不要太拼命對不對?很難說,對生活基本安定和有一定基礎的人可能對,對一窮二白又很想改變命運的就未必對。大多數(shù)的東西,要放在一定的環(huán)境、目標里,“選擇”也不是一個絕對意義的對錯,而只是得失的衡量而已。
不確定性既可能是敵人也可以是朋友,區(qū)別只在于:你選擇什么時候與其握手。當價格已經給出足夠的折扣以反映這種不確定性時,其可能會是友善的朋友;而當不確定性隱藏在高昂的價格和樂觀的預期背后的時候,就可能是致命的殺手。
大漲而股神輩出的行情里,不會有人把謹慎的投資原則當回事。只有在凄風慘雨和足夠的時間跨度背景下,投資這兩個字的意義才會顯現(xiàn)。毫無疑問現(xiàn)在開罵、沮喪、后悔、恐慌都是絕大多數(shù)人的正常反應——問問自己,是不是就總是與絕大多數(shù)人的正常反應保持步調一致的?很遺憾,這就是大部分麻煩的根源。
投資的兩端分別是分析和交易,而連接這兩端的是等待。分析的核心是邏輯理解力和概率思維,交易的核心是賠率和逆向思維,等待的核心是謹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識。從長期來看,優(yōu)秀的分析無法挽救糟糕的交易,優(yōu)秀的交易卻可能毀于糟糕的分析。然而相比之下,最難的還是學會等待,無論是持股還是持幣。
通常很多人喜歡爭論“投資和投機”哪個更好?要比最高收益率,它們都遠不如賭博和彩票 ;要比普遍收益率,它們都是少數(shù)人獲勝的結局。它們在本質上都有苛刻的要求:投機貴在善于捕捉變化,投資貴在領悟不變性的東西。所以前者彈性必然遠遠高于后者,而后者可持續(xù)性必然遠遠高于前者。
在市場里的人沒有一個不想獲得超額收益的,但這東西是靠什么來取的呢?第一,靠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認知力(理解力和前瞻性);第二,靠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執(zhí)行力。如果在對市場和公司的認知上不過人云亦云,又經常與大眾步調一致的進進出出,那么超額收益就只能期待好運了。
在大多數(shù)領域要想成功必須將這件事做到極致。但投資可能正好恰恰相反,對“度”的拿捏可能才是最重要的,對多種能力的綜合可能才是決定性的。投資追求某個方面的極致并不是好事,特別是如果認為這種極致可以代替多方面的融合,就更危險。無限拔高某個方面,是搏出位的需要,而不是投資的需要。“追漲殺跌,過猶不及”才是投機的至高境界。
投資比的不是

投資從根本上而言,比的是誰能先明白“什么才是對的”然后再比誰能“堅持做對的事情”。由于個人經歷的有限性,所以是否能學會從別人的錯誤上吸取教訓是個重要的能力。誰都會犯錯,差距在于有的人錯2次就明白了(或者只需要看別人犯錯就明白了),而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試錯、而且必須是親身試。
浮躁就是投資的癌癥 ,無藥可救。它導致短視、沖動、不理性、患得患失、總之就是走向愚蠢。但要想不浮躁,就要有個穩(wěn)定的邏輯支點,就要恰當?shù)睦斫鈴屠谋举|和市場的頂級規(guī)律,就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,就要...這事要理解

查看更多交易規(guī)則內容 >>










